前言[]
自始至终,人们在任何场合发表文章或者发表见解时,语句中都需要一定的逻辑粘合性才能使得读者更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文章本身内容的逻辑构造,似乎也是在一定意义上提升文章文笔质量的不二法门。同样,在网文写作中,逻辑性较强的文章也总会在冥冥之中为读者主观上的感受提升几分阅读流畅感,让其质量达到可观的水平。
逻辑是什么?逻辑和文稿构思的关系有什么?[]
逻辑,一指思维的规律,二指客观的规律性。读者在仔细阅读某篇文章的时候,大多都会在潜意识中脑补一些情节,以更近倾于对文章本身的思考,得到更好的理解。但是,本文不是教读者如何理解文章的,而是要教写手们如何写出逻辑性较强的文章的,那我们就必须要先知道如何使得文章建立起一种逻辑框架,以更好的开展构思。
因为对各种性质的描写对象的描述有一定差别,我们可以拆开来分别阐述。
如何描述"物"?[]
首先是对“物”的描述。尽管站里大部分文章内对某个物体的描述大多是独立于其他对象单独拎出来说的,一般没有前后关系,但如果有人说“你描写物体时的语言很有逻辑性”,这话倒又没有多大的违和感。那我们就可以借题思考一下,这个人所描写的物体的相关文段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在写文的时候如何将这种逻辑性表现出来。这里所谓的描写可不是对相关对象的意识流描写,更不是借物抒情这类的感情向描述,写文章的是人,看文章的是人,既然要平行于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顺序,那我们就要用人类的伦理思维来推导这件事。
设想一下,你在桌子上看到了一个花瓶,你会先注意到花瓶的整体形态和颜色,而不是先注意到花瓶中还有三分之一的水。其中,花瓶的整体形态和颜色是花瓶的主要属性,花瓶中的水是花瓶的次要属性。通过思考不难得出,次要属性是建立在主要属性的基础之上的,花瓶中可以没有水,但花瓶不能没有整体形态和颜色。这里我们给出主要属性和次要属性的概念,是为了区分物体描述中“必”与“不必”出现的内容,而对物体的描述,在没有图像的情况下是更倾向于读者对物体属性的脑补的。所以,在对物体的描述中,必须恒定属性的权重地位,才能更好的塑造物体模型。
续上,我们拿出一幅图。当我想要描述这个花瓶的时候,会先想到这个花瓶的什么外在性质?最直观的两个就是形态和颜色,其中,形态相对于颜色具有相对先行性,是描述这个花瓶的最重要元素。这点可能比较难理解,因为这些其实是理论一些的内容,因为你既然要描述这个东西,你就得要顺着观众的思考方向而思考。就拿这两个元素举例,我告诉你了这个物体的形态,你脑海中对这个物体的大体样貌就猜的八九不离十了,因为颜色在这里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和物理里质点的概念一样,是要具体情况具体讨论的。但如果我只给你一个颜色,那么你的思维跨度就会变得很大,根本就不知道你想描述的这个东西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画屏可能是正方形的,可能是长方形的,可能是椭圆形的,可能是心形的,都有可能。如果我把这个物体的颜色给你了,你的大脑可能就已经给这个预设的物体上了色了,但如果你的大脑不知道它是啥样子的,那一切就都是空谈。所以说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的权重也是有一些相对的先后性的,如果有些元素喧宾夺主,就可能会读起来拗口,看起来奇怪。除此之外,描述主体还要坚持物体的本在性,主要描述其本身,而不要过分描述其所在环境,其内其外的其他物体。比如说我还要描述图中的花瓶,我不能去写太多中间插得花怎么样,我不能说太多瓶子里的水怎么样,因为这些如果不建立在对物体本身描述的基础之上,那本体描述就跑偏了。
不妨想想,写手对物体的描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读者通过文字形式明白作者想要描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尽管非实物下作者和读者对某物体性质的了解是永远不共面的,但完成度高的描述总能让读者对该物体的了解更为透彻。假定有一写手对物体的描写尽是间接的,说了大半天也描写不到点上,导致读者读完几百字不知道说的是啥,又臭又长,那质量就太低了。
如何体现逻辑性?[]
逻辑性的体现与反逻辑性的存在性有关联,因为一篇文章只有“无逻辑关联性”和“有逻辑关联性”两种状态。尽管世界观空间是异世界,有些现实中的常识照样是需要遵守的。举个例子。在后室中,危险环境下流浪者应该是紧张的,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得睁半只眼睡觉。但如果我在这种情况下写这位流浪者睡得死沉,没考虑到这一点,逻辑就缺失了,就不合理了。所以重要的不是让读者“去写有逻辑的文章”,而是让读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能用逻辑思维解决内容矛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圆回来”。
如何描述"事"?[]
接着是对事的描述,写手动笔前是需要确定表述一件事情的逻辑的。一般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之呈现出内在的联系和必然性。对于这件事的主题,想说明一件什么样的事,然后通过感性的故事,理性的实际案例来表现出你想表达的内容。对于文章氛围的制造可以给读者带来幽默感,力量感,或者参与感。凡事也是都有一个起因经过结果,在有时间线索穿插时符合客观逻辑也是种事实。虽然也有倒叙插叙的存在,但肯定不存在只有结果没有起因的事情。所以条件分明,表达不乱,才是叙事最好的逻辑
如何描述空间?在设立概念的时候如何保证严谨性?[]
对于空间的描述,都要从整体到部分进行描述,随后是内在属性的概括到具体。对于存在势的某空间的描述,一般都不会失去常理性,但对于异常空间性质的设定,就要注意元素的矛盾了。和日常的会话不同,书面上的表达形式规范和现实中我们受常态影响认为的不一样,对于下定义的时候,严谨性也可以显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假定我在为一个虚拟空间下定义,以下有四个对相同元素描述的句子:
1.本楼层一天为24小时。
2.本楼层的一天和前室的一天相同。
3.本楼层昼夜更替时间是一天。
4.本楼层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整。
这是为空间定义了昼夜更替时间,但前三个句子明显没有第四个好。首先,第一个是将“一天”赋予了一个“24小时”的性质,只定义了一天的长度。尽管这种说法在应用时也有很多是指昼夜时间长度的总和,但由于有歧义,所以这一条不严谨。第二个句子同样也是,因为把两个空间内的一个时刻做了等价比较,也没有点出是“一天的长度”或者是“昼夜更替的周期”,指的一天究竟是什么的一天?第四条相比第三条来说,用语也更加准确了。我们只拿出前三句都提到的“一天”来说,实际上都已经知晓答案了。前室的一天不是天天都是23小时56分4秒,也不是天天是24小时整,一天在书面上似乎更像是一个变量。相较于为一个固定时间的24小时来说,“一天”长短的判定更依赖于常识,这也是不严谨性所在。
后记[]
所以,对一个空间的描述,或者是对空间元素的描述,先后是要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有有规律了,才会有逻辑。只有有逻辑了,才会有好文。
作者个人力单学浅,编写时间仓促,其中谬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诸位批评指正。
‖作者:Sunshine15678、碳酸氢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