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包含“不适于所有读者”的要素内容,如对受感染者的描述以及对血腥场面的艺术性刻画,请读者仔细斟酌后阅读这一文章。
描述
Entity 67,常被称作派对客,指多数感染血色狂欢病毒(SFV)之个体。这些实体的外观、高度一致,形似蹒跚而行、身形枯槁的一具躯壳。自残造成的伤口渗出的血液透过披在身上的泛黄的布形成血红的笑脸。这一行为的成因暂不明了,但有人指出,血色狂欢病毒可能具有某种异常精神控制性质,致使受害者行为趋同于此。有趣的是,在派对室外感染病毒的感染者并不会使用布匹遮盖自己的伤口。
病毒感染到了晚期,感染者将执着于寻找并捕食其他生物(主要是其他流浪者),以进一步传播病毒并满足其无法餍足的饥饿感。这一行为通常会引起暴力攻击,致使病毒迅速传染给幸存者。即使遇见同类,它们的攻击性丝毫不减,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感染者成组行动。血色狂欢的症状颇为明显,只要知晓应当留意的特点,便不难察觉潜在的感染者。常见迹象包括含糊不清的低语以及蹒跚的步态。鉴于过于难以预测的行为,应当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近距离接触血色狂欢感染者。
病毒学
血色狂欢病毒 (SFV)是一类异常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广泛分布于Level Fun。该病毒潜伏期较短,能在数小时内出现初步症状,但通常因过于轻微而不易察觉。微观层面上,该病毒以异常的分生态再生,外观呈螺旋状,并不断形成越来越小的结构,这一结构与已发现的任何生物体特征均相去甚远,原因不明。
与Level Fun的其他区域相比较,血色狂欢在派对室中分布更为广泛,感染概率也相应较高,流浪者应格外小心。探索派对室的人员经常报告称出现了疲劳、疼痛等感染初期症状,并持续恶化。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些病毒毒株并非由流浪者带入派对室。相反,是该楼层本身在向外传播该病毒;传播机制尚不明确,但其已被证实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另外,派对室没有固定出口,因此,定位并隔离从该区域内逃离的人员的工作收效甚微,更多解决方法正在研究中。一旦病毒发展至第二阶段,感染者便只能在派对室中徘徊而不能离开。
感染阶段
感染血色狂欢病毒后,感染者的症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剧,这被分为四个阶段。随着病入膏肓,感染者的认知能力将显著退化,最终沦为仅存动物本能的行尸走肉。
潜伏期
第一阶段最为难以察觉,症状表现为小幅酸痛以及疲惫感。感染数小时后,将会出现轻度腹部绞痛。由于程度甚至不及普通胃痛,这一症状通常会被完全忽视。正因如此,直至病情发展至关键期,大多感染者才意识到自己业已感染血色狂欢病毒。
关键期
症状呈渐进式恶化,体力下降、易怒、饥饿感、认知功能模糊等症状开始出现。在本阶段及时察觉感染至关重要,此时有效干预可以遏制病情发展。在本阶段中,感染者会萌生极端进食欲望,并迅速食用一切食物。其余症状包括剧烈焦虑、疼痛(以牙齿为著)以及渴望接近其余感染者。随着病情发展,饥饿感已无法通过进食缓解,感染者将开始吞噬异物,最终驱使感染者自我蚕食,标志着症晚期的来临。
症晚期
病情发展至症晚期,康复的几率业已微乎其微。饥饿感将升级为精神控制,自我控制与道德片段在觅食冲动中分崩离析。感染者将在绝望驱使下啃食自身毛发,并发展至手指与唇部。现实与虚幻难以分辨,感染者需要承受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直至病毒完全掌控边缘神经系统,最终进入同化期。
同化期
同化期意味着感染者不再可以被称为人类,从智慧生物完全蜕变为实体“派对客”,成为被病毒完全掌控的空壳,并开始低声呓语。病毒导致的视觉障碍使得它们普遍依赖听声辨位。处于派对室的派对客会使用布匹覆盖全身并保持潜伏,直至发现下一位受害者。
一般感染者 | 派对客 |
---|---|
出没于不同楼层 | 仅出没于派对室 |
被视作人类 | 被视作实体 |
伤口可见 | 使用布匹遮盖伤口 |
步伐僵硬笨拙 一般感染者行走声。
|
步伐缓慢谨慎 派对客行走声。
|
应对指南
应当:
- 铭记血色狂欢疫区的警告标识及潜在疫区特征。
- 远离血色狂欢感染者。
不应:
- 以任何形式将自身暴露于感染风险下。
- 试图与感染者进行接触;当您可以听见他们时,您就不再安全。
- 在同化期感染者附近发出声音;它们通常依赖听声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