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常言道,創作和生活的關係就如同魚和水的關係。沒有水,魚會幹死;沒有生活,就不可能進行創作。在所處的這個環境下,相信正在閱讀本文章的你,多少對「創作」這一詞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與理解。對於生活中的創作,有日記和各種各樣的作文等;對於後室中的創作,也有樓層實體和物品等,各種各樣。但無論是何種的創作,成文前都會有作者的構思與選材,而選的材,才是這篇文章的主體所在。
什麼是選材?選材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選材?[]
一般地,人們在計劃撰寫後室文時的大部分情況,都是未先抱有選材目的在生活中的某些片段中後來構思出來的。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就是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因為經歷而寫文,而並非因為寫文而經歷,很少有人會為了寫文而在生活中找素材。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選的材,甚至可以說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當做被選的對象。
拿樓層舉例,Level @和Level @ R就是XRHX以自己家的臥室為環境主體構思出來的文章,以這樣拿現實生活中極其常見的空間作為樓層環境主體的案例有很多,但選材選的好的就不多了。儘管也有少數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案例,但目前站里不錯的文章大多都有一個相對不錯的環境鋪墊,這點也就表現不出來什麼。那也就是說,大家所說的「難選材」、「難想點子」並不是真正難在如何選和如何想上,而是難在如何選好和如何想好上。要記得,寫手所寫的這篇文章全文應該都是要圍繞着這個大主題來寫的,如果這個「材」沒選好,那後來的創作可能就會變得棘手了。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最開始想點子的時候就只想了個概要,幾十個字都能敘述清楚那一種,等到真上去寫發現寫一半腦子裡沒墨了,怎麼擠都擠不出來詞,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我們之前提到過,後室文中文章的選材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生活,還有一部分來自於作者本身的思考與情感。所以,只有從生活中汲取美,去發現美,才有可能會有相當不錯的點子和素材。
有關選材的理論分析、基礎表達的表現性[]
只論大部分需要鋪設環境空間的文章來說,除去其外在特徵,還要構思其內部的特點與內涵,二者缺一不可。
外在特徵我們先前已經闡述過了,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地點,還是科幻小說中天馬行空的空間,都可以作為文章的主體環境。對於外在環境的必要性描寫在其他指導中有涉及,此處不再贅述,而對於其內部的內涵比如這種的某種經歷,某種想法,某種精神寄託,可能作者要多費點時間進行構思。一般看,很多寫手打算寫文章的時候也只是在腦子裡打了一小點的概要草稿,還真沒聽說過有人為了寫某個作品列了個極其詳盡的思維導圖。
顯然,對於前者文章內的細節性描寫,構思時所想的內容就肯定沒有後者的多了。因為後者的思考是可以基於一個思維形式進行的,而前者可能就更偏向在寫的時候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了。在寫短文的時候可能並不能突出前者的什麼弊端,因為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寫的,文章不長在一定意義上就已經說明了文章想表達的內容不多,除了那些文筆極其精煉的文章可能會多一點。
但是,在寫一些較為複雜的文章或者篇幅比較長的文章的時候,一些區域描述,一些感性情節可能就會圓不回來,從而導致文章的整體完成度變低。這種問題普遍來看應該是新人比較容易犯,也有一些是打算嘗試新風格的資歷深一些的寫手因為對於某一類風格文章的撰寫經驗不足,對於這種情況,實際上也是沒必要一上來就寫的。先把文章的主體框架打造出來,再以這個主題框架為主體,慢慢完善文章細節,結果就會好很多。下面我給出來幾個例子,以更好的理解這種方法。
1.撰寫多人物故事的時候,由於記不清楚各個人物的人設、關係、用語習慣和做事風格,導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ooc情節。
2.撰寫樓層的時候,由於記不清世界觀背景出現了世界觀袒差,以及其他的邏輯性錯誤。
3.忘記了已有故事情節,未基於任何條件而撰寫其他故事情節,導致世界觀內事情發展順序矛盾、事件立場矛盾等。
4.時間線錯誤,非必要事件獨立性太強,相較於其他情節感覺到轉折的生硬與事件發生的突兀性。
5.前後邏輯、因果邏輯等問題。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可以使用剛剛提到的方法解決的。
對文章進行思維構建,好處有什麼?[]
綜上所述,我們得知了可能形成這些條件的原因:邏輯性錯誤、忘記重要內容與文稿臨場性太強。邏輯性錯誤與忘記主要內容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那這個「文稿臨場性太強」是什麼意思?我們還可以舉個例子。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網絡中,直接脫口而出的長難句出現語病的幾率是要比經過一定思考的長難句出現語病的幾率要高很多的,我們日常說的「說話不過腦子」大概就是這樣的。你能脫口而出1+1=2是因為這道題對你的大腦來說過於簡單,但你不能未經思考一秒得出十元一次方程的解是因為你的大腦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種級別的運算。
所以,你不應該絕對相信你的大腦能記住多少多少的東西。文章也是一樣,你在日常中能不假思索說出來的語句的構造大多都是比較簡單的,而需要更多思考的長難句就需要你進行語法上和詞彙上的思索,這也是一些人文章中出現「口語化」現象的原因,就是過於隨意,和寫日記一樣。總之,這個「臨場性」就是指寫手寫文時沒有經過必要的思考就往上寫了,最終導致了錯別字頻出,語法錯誤和口語化。
實際上這點也不僅僅是新人常犯,有些老人寫長文的時候也是會出現比較多的語病錯別字的。錯別字暫且不談,後期改語病也是個很麻煩的事,但對於口語化來說,老人犯這種問題的次數是肯定沒有新人多的。所以,新人在沒有達到這種張口就能臨床腔正式化的水平還是不要太舒服為好,不然你寫舒服了,大家看你文就不舒服了。上面是我對「如何選好材」和「如何提高素材的完成度與寫作質量」的概述。接下來是我對一些素材的看法,並對此解釋。
素材與形式[]
一般來看,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畫很多筆墨在突出某種特點上,比如說我想說明這個樓層有多麼的危險,那大部分的人就會去疊這篇文章到底危險在哪。對於疊特點,大家寫的卻意外的千篇一律,比如說「樓層某部是虛空」、「樓層的某種外觀內飾是進入者內心的映射」、「距離進入點越遠的位置越危險」什麼的,很多都被人用爛了,儘管偶然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創新的語句,但還是萬卷不離其宗,還是那種獨特的味道。
而對於環境危險的描寫,也無非囿於那些氣溫、實體、氣候因素什麼的了。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產出的極大多數文章都有用到那些「已經被用爛了的句子」,但由於這些語句活性太強,符合條件就能用,所以就算把所有這種句子單獨拿出來合成一篇文章也不會顯得有多少違和感。
雖然這完全是拾人牙慧的東西,但大家寫文都已經形成這種習慣了,喜歡用別人用爛的東西,也有些怕麻煩不敢創新,那這樣的人是不會成為最優秀的寫手的。想要寫得好,就要敢去寫,敢去想,敢去闖!當然也有一些文章擺脫了原有文章格式,不會再搞環境主體和樓層特點,而是走上了象徵文學和意識流文學的道路,但情況仍是不盡人意的,很多這樣的寫手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與體現這種文學形態的特點,那就不得不在他們的文章前加個「偽」字了。
走他們路的寫手也並不是很多,因為正常文章都寫不好再去嘗試更高難度的文章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很多人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但能意識到他們寫的究竟好不好的,或者說是有沒有這一方面的認知的人並不是很多。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相當於讓一個初中生去批改一份理科高考卷,就算給了他答案也保證不了他完全的判斷了這張試卷所有題目的正誤,大概就是這樣。
正是因為這種「不懂裝懂」的心理的發酵,就會出現更多的「亂評價」。我不明白這篇文章是寫得好還是寫的壞,但只要我看不懂就當做好文。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心理?相對於單純的意識流,後室的意識流創作是有目的性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創作似乎是有指定方向的。但我只看到了他們表達方式的一致性,但我無法準確解釋這種創作到底是出於作者什麼心理,這點可能就只有作者知道了。
還有值得提到的一點就是,對於某些偽意識流文章及某些其他文章,站內更喜歡叫其為「謎語」。但由於其語句的不連貫性以及其講述的大體內容更像是精神狀態不佳的人在發病時的胡言亂語,所以這種文章也並不能被稱為意識流文章。而其中大部分文章也就是單純擺上了個名義,想到什麼寫什麼,到最後勉強拼湊出來的成品就叫做意識流,反正大家也不知道啥是好的啥是壞的,甚至有些語句連作者都不知道寫下來的意義是什麼,就如此拼湊出來的文章,能稱之為什麼呢?
單純犯病不知所云的不叫文學,胡言亂語裝神經病的不叫文學,裝模作樣無病呻吟的不叫文學。而我寫幾百個字的這些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寫文要量力而行,不要寫那些遠遠超出自己水平所及的文章,不要寫那些和後室無關還死看不懂的文章,不要裝病賣慘無病呻吟倒垃圾還要亂搞些負能量的文章。
對於這種表達情感的方式不應該出現在後室,要記得,後室是虛擬的,你寫的內容也應該是虛擬的。不然寫一大堆現實中發生的事情還要再抱怨幾句,是一定不符合世界觀設定的。以上是以反面教材的例子給出的關於站內一些別樣的文章的內容。
後記[]
本文中一共寫到了,什麼是選材、大家是如何選材的、怎樣選好材、書面表達方式、怎樣完善文章結構、文章結構如何建造、怎樣才能更穩定的表達、站內的素材使用情況與現狀、站內其他風格作品的現狀等。感謝您的觀看。作者個人力單學淺,編寫時間倉促,其中謬誤與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請諸位批評指正。